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声声慢》读后感

时间:2024-12-23 18:49:11
《声声慢》读后感

《声声慢》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声声慢》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声慢》读后感1

凄凄不似向前声

读罢《声声慢》,心情一时转不出来,那感觉,犹如走进“雨巷”中,怅惘,迷离。

开篇连下十四个叠字,你仿佛看见诗人正缓步中庭,“寻寻觅觅”,心有千千结,欲藉外物振奋心神,然触耳无非秋声,盈目皆是落英,一片“冷冷清清”,内心更增一层寒意,不由人“凄凄惨惨戚戚”,这一番由内入外,由外复入内的往还之后,诗人心中的`愁苦更深了。“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一番感慨,既是说时令,何尝不是说人生?今日虽得一夕安寝,然国已破,家已亡,深悲巨痛深入骨髓,身易安,心难宁。把盏劝斜阳,可这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伤心处,雁阵声声,云中谁寄锦书来?良人已逝,云中再无锦书来!“旧时相识”又添新恨。想当年,“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今日满地黄花憔悴,可即使黄花照眼,簪了却与谁看?清角吹寒,渐黄昏,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雨,滴在梧桐上,更是滴在伤心人的心上,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花似旧,人非昨。

南渡后,易安词多是如此,读之令人无语凝噎。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声声慢》读后感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直都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即便有些悲凉。

今天再次读了这首词,似乎有了更深的感悟:

李清照十八出嫁,与丈夫一直恩爱情深,志趣相投,她的前半生的生活是安逸闲适的。然而随着北宋的灭亡,丈夫的病逝,她的'生活也从此跌入低谷,流落江南,身如黄花,心似枯井死灰。

乍暖还寒的悲秋时节。虽有淡酒御寒,可又偏是晚来风急,真是雪上加霜。借旧时相识的大雁回归,寄托自己流落他乡的凄凉。黄花无人采摘,满地零落堆积,一切不可收拾,一切百无聊赖。

寻寻觅觅,却寻出这一番次第,真是非一个愁字了得!

在这里我读到了一颗“女人心”,一颗“失落心”。

故国飞来的大雁啊,你可曾听到,一个曾经辉煌的女人对亲人、对朋友、对家园的深深眷恋!那满地残落的花瓣啊,你又可曾知道曾经清丽婉约的美人,现如今却是如此凄惨,寂聊!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次次地寻觅,这一次次地失落,我仿佛听到了她那难以抑制的哭泣声,仿佛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不可名状的悲痛。

此时,同为女儿身的我不禁淆然泪下,如此才华横溢的女人,却又如此凄惨的女人!命运为何如此弄人!

《声声慢》读后感3

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这首词的却在写“愁”,但在这愁之中,也暗含了她曾经太多太多的快乐时光。“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一热诚的同情”,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眼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的'感知生活,体验美感。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研究文艺理论,评判他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一家人开始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丈夫赵明诚疾病而亡。颠离漂泊中,一个叫张汝舟的人慢慢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时,张汝舟对她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处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李清照视这些文物如命,而且《金石录》尚未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于是她拒绝麻木愚昧甚至是落后的思想痼疾,果断与张汝舟离婚。由于当时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两年徒刑,李清照也随之入狱。后经友人帮忙,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一道重重的伤痕。

李清照诉凄苦于纸上,倾不屈意志。她手执墨笔,倾苍茫于纸间,渲豪放予指上,许平淡与世间,她独立坚定的思潮激荡出文学史上辉煌的成就,她豪放的气概宣扬历史。历经沉淀,化作缠绕之间的墨痕,氤氲纸间的墨香,以不屈之胸怀与旷达之心胸取代坎坷人生中失意的哀愁。在《声声慢》中,李清照所表现的不屈意志已经超越了时代,超越了简单的人物生存状态,而成为思想与历史的纽带,与历史发展趋势形成了共振,共鸣。

她悲惨,却不悲凉。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子,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游那样与政界,文坛朋友一起痛痛快快地饮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能独自一人哀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却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

《声声慢》读后感4

认识李清照,是缘于她的一首《声声慢》的词,这首词是作者在既亡国又失去夫君时作的,读来有股凄凉的感觉,光是开头十四句话就催人泪下,可想而知,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多么的丰富,否则也写不出这样的词来。

这首词既表达了作者内心渴望和平,也表达了她对夫君的思念。因为她的夫君就是在离开自己家园的时候去世的,作者既痛恨亡国,但又无能为力挽救破碎的河山,所以作者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这首词里面。

作者的晚年并不幸福,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她在晚年作了很多的词,《声声慢》就是其中的一篇,并被列入学校的教材里,千古传诵。

由于打仗,作者和她的夫君赵明诚经常分离,她也只好靠作词来打发一个又一个寂寞空虚的日子,这可以从她的的另一首《醉花阴》的词里体现出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话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无比的.凄苦。

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时代,李清照能成为著名的女词人,一半和她的人生经历分不开,另一半就是无休止的战争。战争让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被迫远离 ……此处隐藏8210个字……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政治原因,她和夫君赵明诚先是分离,最后是诀别。她的幸福生活也就结束了。他的丈夫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声声慢》就是经历了三次磨难后用心灵洗练的华章。此后,她的心应该是宁静的,安然的,她的愁也该渐渐随风飘散了吧。

李清照的文学造诣和艺术才华是无人能比的,她的情很真,她的愁很浓。几千年的秋天几千年的愁,我们在秋风中一遍遍领悟她的诗情画意,感悟她的情才风华,感叹她人生的真谛。?

《声声慢》读后感14

一卷古诗在手,李清照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只有李清照一人。

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喜欢《声声慢》里面的词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细细读来如同歌词一般缓慢而来,却又无声无息,感觉像一地掉落的红花,残缺而艳丽的裹在风尘中,艳丽的美丽,凋落成释然。我想一个女人,用身心写下的诗词就是这么细腻而悠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气壮山河的华章,景色如画,却能够写出这么动人的诗篇,融入心扉!

外面的晚风仍旧凄凉,屋内的人儿看得流泪。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她知道,离去的大雁,淡去的酒浓,落叶和残花,黄昏霜雨,都不如心底的这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得凄凉。是冷的词,却开出暖的'花,美丽而娟秀的搁置在词文里。她不说话,却写出了无限的思量和感慨,无论是谁读来,心地有多少相思情怀,都能从那三句词里读了出来。声声慢,细细读出自己的心底,是刻骨铭心的痛,还是侵入心腹的愁?

一个女子,一生清凉。她把所有的伤感、浪漫都压抑成一首《声声慢》。要说,不能说,全都融汇在一点思量词里,不用说,只给懂得的人听,是刚刚拨出来的两声弦,把一切的开始引出来,然后适当的止住,就把所有相思开了口,让人费劲思量,满地惆怅伤怀。或许她早已转身而去,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创新出奇,为诗家所赞美!

夜色醉酒,看得一地落花萧零,静静听去,有女子在轻叹,声声冷哀,声声缓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寒风萧萧,灯,忽明忽暗,伴随着李清照的古诗,醮着墨香,缭绕一片深邃的沉寂。

《声声慢》读后感15

一代词宗李清照,出生在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山东省章丘市明水镇的一个诗书官宦家庭。父亲李格非精通儒家经典,勤于著述,颇多文学作品,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在朝为官,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母亲王氏也是官宦世家出身,有很好的文学修养,“亦善文”。受家庭环境和父母的熏陶,使得李清照在十五六岁的年纪就已经显示出过人的艺术才华、深厚的文史功底和深远的政治见识。

少女时代的她无忧无虑,活泼快乐:“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没有小家碧玉的扭捏作态,自小有着大家闺秀的风范,经常与当代一流的文学家唱和诗词。

李清照与当时为太学生的赵明诚,两情相悦,婚后甜蜜幸福。丈夫赵明诚喜欢收集文物古玩,有较好的文学功底,。两人典衣购文,分茶品玩,赋诗添词,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使得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清新柔美,情意绵绵。而与丈夫两地相思的词作尤为动人:“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靖康之变后,四十多岁的李清照饱尝了丧夫之痛,战乱之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选择再嫁更是超脱当时世俗的惊异之举,经历婚变后的李清照寄于弟弟李迒篱下,无儿无女的她孤独凄苦的走完了后半生。一个女人经历了从幸福的天堂到经历人间无数惨痛的历练,使得她的作品不同凡响。其中,在述说个人不幸的同时也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缩影,把个人的情感赋予时代的洪潮之中,这就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所在,其时还写了不少悲壮的爱国诗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她晚年的代表作: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是作者一人在房间魂不守舍,好似要寻找什么,又不知道要找的是什么,这种孤独怅然若失的感觉,通过这一寻觅的动作充分表达出来,而失去丈夫又年老体衰的她,怎不是一种“冷冷清清”的境况,满屋子空空,无从寻觅,可还是寻觅,渐而把寻在手中的.只是一种“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无儿无女寄人篱下的她,品味着一种凄凉的心境,这七组叠字劈头盖来,一下子将读者的心紧紧抓住了。叠字的运用更好的抒发了一种愁苦的心情。

在这样一种坏心情下,偏偏又赶上这“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冷暖天气的交错,怎样才能平息起伏的心绪,“三杯两盏淡酒”却怎挡得住“晚来风急”,阵阵寒风从心底生发出来。望眼窗外南飞的大雁,便想起自己自北而南的迁徙流浪生活,而故乡沦陷在金人之手,有家不能回,平添了一段愁绪,那大雁却是旧时相识的,它从我那家乡而来,可家乡却再也回不去了。

送别大雁,俯视脚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曾经开在枝头绚丽多姿的花儿,如今劳损了,谁还会珍爱地把它戴在发髻上呢?影射我这一孤苦老太婆,就像这飘零的落花,再无人欣赏了,又有谁听我的叙说,只有喃喃自语罢了。

就这样孤单的“守着窗儿”,捱着时光,要多久天才能黑下来呀?好不容易熬到黄昏,却一阵小雨敲打着梧桐叶子,一滴一滴,好似眼泪,滴到人们的心里去了。

怅然若失的寻觅,冷清的房间,凄惨的内心,冷暖交错的天气,黄昏时候的风寒,还有满地堆积的黄花,旧时相识的大雁,以及点滴的梧桐雨,这些难道用一个“愁”字能说的清楚吗?

词中每一句话似乎都是非常的寻常,通俗易懂,却又好像并不寻常,似乎经过千锤百炼,这就是李清照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她卓越艺术成就、天才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在这首词中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表现内心世界;用了平常通俗的生活化的语言表现细微的情感变化;词的内容、语言虽然很有寻常的生活气息,但是一经写出,却有了一种淡雅的审美境界了。

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集中体现了李清照的艺术特色,不愧为《漱玉词》的压轴之作,代表了李清照晚年的最高艺术成就。

李清照的词格调高雅清丽,情感浓烈真挚,个性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清新,她善于借助日常细腻的生活细节,传达复杂的微妙的内心情感,善于汲取琢练新鲜活泼的民间口语、俚语,形成晓畅雅致的语言风格,读之令人回味无穷,她的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因此成为一代“婉约词宗”。

《《声声慢》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