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的基本知识和作者的相关知识。
2.初步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3.积累“敬业乐业、不二法门、强聒不舍”等词语。
学习重点:理解积累“敬业乐业、不二法门、强聒不舍”等词语。
学习难点: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了解演讲和作者的相关知识。
自学指导一:请大家识记关于演讲的基本知识和课本注释①中作者的相关知识,3分钟后检测。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既要有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二、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自学指导二:请大家理解并识记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特别注意家横向的语句),4分钟后检测。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①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a.文题 b.开篇 c.中间 d.结尾;注意: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②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
三、把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10分钟)
自学指导三:识记课本下面重点字词的音形义,5分钟后完成自学检测。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四:这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演讲稿,请大家模仿作者当时演讲的情形,轮流进行演讲比赛(10分钟)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和本课的生字生词,希望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并且灵活运用。
当堂训练: 请大家在当一次演讲家,模仿梁启超先生进行演讲。
自学检测一:
1.演讲是以 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 、 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2.梁启超(1873-1929),近代 ,著名 。 运动领袖之一。
字 号 ,别号 。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自学检测二:
议论文是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 、 ,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其三要素是: 、 、 ;其中, 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而且他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情况下只有两个,包括 (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和 (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 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简言之就是: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
自学检测三: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教诲( )解剖( ) 骈进( ) 佝偻( ) 层累( ) 拣择(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旁wù( ) 断zhāng( )取义 xiè( )渎 强guō( )不舍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
②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
③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④道理极容易明白。 ( ) ⑤轻慢,不敬。 ( )
⑥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 ⑦重重叠叠的层次。( )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2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敬业乐业精神”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还感受了演讲与一般议论文的两点不同,这堂课我们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看能否谈得更真切些,精彩些!
出示多媒体课件
1、复习课文中的几个问题:有业、敬业、爱业。
教师投影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所讲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加以阐释
2、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在有业、敬业、爱业的基础上,同学们理解回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环节采取合作回忆法,相互讨论,由学生说答案,教师最后加以明确三者的地位: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3、本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教师引导同学们回忆议论文的几个要素,并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 ……此处隐藏31619个字……点:
1、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2、学习“总——分一总”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正面临着对未来职业的抉择,你会选择哪种职业呢?
看来同学们的理想都非常的远大,今天我们一起去聆听梁启超先生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虽然时隔七十多年但想必同样会给同学们许多启示。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他与康有为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三)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思考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章的异同
相同点: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是举一些事例来阐述观点,这种方法叫举例论证(又叫摆事实);
道路论证是讲一些道理来阐述观点,这种方法叫道理论证(又叫讲道理)。
不同点:
(1)、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四)介绍学习目标:
(五)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积累字音字形,词语解释。圈点勾画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由此给文章分部分。
——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2~5)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二层(6、7)论述“敬业”的重要。
第三层:(8)论“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六)小结:本文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敬业乐业”这一中心思想,结构清晰。
附板书: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1、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是不二法门总
(2~5)论述有业之必要
2~8论述敬业乐业的'重要性(6、7)论述“敬业”的重要。分
(8)论“乐业”的重要。
(9)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总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内容
1、词语解释
2、文章结构
3、文章中心
(二)朗读2~5段,思考
1、概括内容:
——有业的必要性
2、中心是“敬业与乐业”为何用4个段落的内容来写有业的必要性?
——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
3、体会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有业之必要的?
讲道理孔子:说明无业的害处
举例论证百丈禅师:说明世界上还有以有业为重的人
4、作者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的用意是什么?
说明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5、作者在说明有业的必要性时,运用了什么结构?
总——分——总
(三)朗读第6、7段,思考
1、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层次来论述的?
——要敬业
2、思考:什么是敬?什么是业?为何要敬业?怎样做才是敬业?
1)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2)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3)一方面,劳动是人为了获取生活资料,为了谋生的手段。另一方面,正因为劳动,才使得生活有意义。
4)忠实
3、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敬业的重要性
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四)朗读第8段,思考
1、概括内容:
——乐业的重要性
2、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4、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五)朗读第9段,思考
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六)小结
看来我们的同学已经领悟了梁启超先生演讲的真谛并深受他的感染,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呢?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只要努力,就会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是金子无论在哪儿都会发光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