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反思

詹天佑教学反思

时间:2025-04-03 14:10:30
詹天佑教学反思

詹天佑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詹天佑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詹天佑教学反思1

本文是写了中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事迹,学习本文,资料的收集很重要,因为詹天佑所处的年代很特殊,所做的事情也很特别,要突出本文教学重点:了解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就不能不提一提当时的背景,而这是理解上的难点,光靠文中第二自然段所提到的`内容是不够的!当时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幸好京张铁路不满四年竣工,否则清政府都被推翻了,那该怎么办呀?

这是一个附带的小问题,反映出学生常识知识不够,首先推翻请政府的是什么人?铁路对谁有益?其次不论上哪个政府都不可能做一件违背于国于民有利事情的!通过老师这么一点拨,学生经过这么一个过程,使得他们进一步明确了资料搜集工作的重要性!当然收集信息很重要,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很重要,在今后教学中也要注重这方面的培训!

詹天佑教学反思2

《詹天佑》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对于这样一个较为传统的课文,为了做到“常教常新”,挖掘文章中经久不衰的魅力,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学习效率,课前,我除了要求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詹天佑和当时社会历史背景资料外, 还自己结合导学案、课文的重难点和有关资料,充分对互联网上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利用,提取有效信息,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品词析句,加深体会

理解是基础,体悟是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在理解铁路修筑背景及詹天佑“爱国”的特点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了“阻挠、要挟、轻蔑”“精密、不马虎、中国人、一定”等词语展开交流,透过对词语的理解,体会当时修筑京张铁路的艰难和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以读代讲,加深体悟

课堂教学中,朗读是应当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唯有多读,才能理解, 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了加深学生对詹天佑爱国情怀的理解,在各小组展示了自己的`理解和朗读后,我抓住描写詹天佑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朗读,读出感,悟出情。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詹天佑的爱国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丰满,越来越鲜活。

四、以图示意、动画演示,突破难点

詹天佑的“杰出”主要表现在“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而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本课的难点, 对于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按照导学案提示,学生在自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笔画出了简单的开凿示意图,感受到设计的精妙,体悟人物的杰出与伟大。在理解“人”字形线路部分,学生先根据青龙桥地形图,了解火车爬陡坡的困难。然后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画图,再现了火车在“人”字形线路行驶的情形。为了让学生理解的更直观,我相机出示了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声行并解,让他们更深地感悟到了詹天佑因地制宜,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读书和动手实践,学生的疑难水到渠成地解决了。

课堂是一门艺术,但总留有遗憾。读是吸收,写是运用,读写结合对于语言文字训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加深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我设置了“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如果你是外宾,你会赞叹什么呢?”“假如此时此刻,我们一起来到了青龙桥,瞻仰着这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塑像,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以‘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能够再次深刻领悟课文内容,升华情感。但由于时间关系,这一环节最后已经没有了时间,只好删去,没有达到目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情况,争取让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得到更大体现,把课堂教学安排调控得更科学,更高效!

詹天佑教学反思3

1、课文讲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课前可要求学生上图书馆(室)或上网查阅资料,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准备詹天佑的画像、“人”字形线路挂图或投影片,以及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2、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詹天佑的言行、想法等关键词句,体会他的爱国情怀。教学时可参考如下思路:

首先,了解詹天佑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这些内容距离学生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开始上课时,可让学生交流对詹天佑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的了解。如果学生了解的不多,老师可以做一些介绍。同时结合地图介绍一下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然后,着重组织学生联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开展讨论: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可以从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嘲笑,体会帝国主义者对中国政府的蔑视。从备受帝国主义国家蔑视的中国工程师,不怕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敢于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体会中国工程师为“争一口气”而担当重任的心情。从京张铁路恶劣的地理环境,体会到修筑京张铁路任务艰巨,困难重重。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种种困难,毅然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民争一口气的壮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其次,引导学生了解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这个问题可分解成三个小问题。

⑴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为什么能这样做?引导学生抓住詹天佑的言语、行动以及想法的语句,体会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

⑵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可边读边试着画示意图,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的方法。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先根据示意图,说说什么是“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什么是“中部凿井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居庸关和八达岭地形特点,体会詹天佑为什么采用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以及这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法有什么好处;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勘测工作的周密进一步想想詹天佑为什么敢于采用这样的施工方法,从而体会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以及他的创新设计来源于实践。

⑶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在解决这部分教学难点时,可按以下步骤:

①找找并读读写“人”字形线路的句子。

②借助课文“人”字形线路的插图用铅笔等文具模拟行驶,或教师动画演示。

③组织学生交流“人”字形线路的作用或好处,体会詹天佑用 ……此处隐藏11428个字……"语言"部分

让学生转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假设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言告诉我:他们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肃。"行动"部分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爱国心。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他们对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

在教学"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实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教学反思13

《詹天佑》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詹天佑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文章的中心词是“杰出”和“爱国”。我围绕着这两个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并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教学反思《詹天佑教学反思》。教学课文后有这样的反思:

教学中注重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在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认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画示意图和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感触最深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

一、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的理念贯彻不到位。我在教学中,虽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得还不够。看看其他优秀老师的课堂,这点都做得很好,他们能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过程中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能做到“书读百边,其义自见”。

二、在教学中,关于詹天佑所采用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学生理解不够深刻。在课堂上,我的学生在比较机械地跟着我的思路走,没有什么自己的创意。所以,我感觉到,自己对学生的启发还是不到位。

詹天佑教学反思14

《詹天佑》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课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建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并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的才干。

这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努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原则设计教案,实施教学。

一、抓重点段,以困难为背景,感悟人物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首先走进文章的重点段——第四自然段进行与文本对话,做简单的批注,并把批注写到黑板上。这一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认识。

二、抓重点词句,以想象设情景丰厚人物

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了描写人物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以及“经常”“总是”一些关键词语,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进行朗读。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对人物的认识逐渐丰厚了起来。

三、抓开凿隧道、设计线路的方法,以图解文字赞叹人物

文章5、6自然段讲的是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方法,以及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内容。

隧道的开凿方法,学生读书后通过画简单的示意图就能明白无须多讲。

但八达岭隧道的'开凿方法又能够体现出詹天佑超群的智慧。所以教师就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体会詹天佑的智慧超群。当学生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又由引导者变成了参与者向学生提问“既然工作面多,就可以缩短工期,为什么不多开凿几口直井,这样岂不更快?”从而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体会人物卓越的智慧。

最能体现詹天优质杰出才干的就是“人字形线路”的设计。这一段学生在读文后画图就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教师就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人字形线路在当时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人能设计出来,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到叫“创新”教师随即追问“这种创新仅凭聪明和智慧就能想出来吗?”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了詹天佑的杰出,一种赞叹之情油然而生。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突现以人为本,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教学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读读、写写、说说、画画、演演中自主探究,取得收获,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詹天佑教学反思15

(一)做一回“工程师小助手”,设计图纸。

为了表现詹天佑的杰出的创新才能,书上举了“开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最“经典”的例子,如果借助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总感觉学生学得很被动,效果不尽如人意。我说:“同学们,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帮他画一张设计图纸,并给大家汇报一下设计意图吗?”在冠以“工程师小助手”头衔的“诱惑”下,同学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画的画,演的演,讲的讲。每位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了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二)过一把“导游小姐”或“导游先生”的`瘾。

课文结尾没有简单地喊上几句口号为詹天佑“歌功颂德”,而是设计了“老外坐火车”这样一个情景展现,引导学生以导游小姐或导游先生的身分,向火车上的外宾介绍京张铁路,穿插播放火车鸣笛“呜…呜…”声中。学生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之情全包含导游词的解说中。

在一颗颗童心面前,你无法想象“工程师小助手”、导游小姐(先生)的“诱惑”力有多大,在体验不同角色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达到了一个目的——学习詹天佑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优秀品质。

《詹天佑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